作者 : Brain.com記者 莊守禾 2008/08/04 10:32:31
受到全球化影響,台灣廣告代理商在1980年代開始,陸續外資化,但有少數本土代理商仍堅持獨立運作。因加入全球性傳播集團,雖然能帶來一定的資源和優勢,但相對地,也有許多限制和制度,甚至,會徹底改變本土代理商的企業精神。然而,當世界越來越平,品牌擴展範圍越來越廣泛,獨立代理商需要瞭解其他國家消費型態的需求也日增,加入獨立代理商聯盟,變成另一個不錯的選擇。一方面能與多國獨立代理商共享資訊,另一方面,也保持企業既有的文化和制度。
全球最大的獨立代理商聯盟之一,在世界上五十多個國家,擁有超過70家獨立代理商會員的ICOM(The Global Independent Communications Network)國際獨立傳播聯盟執行長Gary Burandt表示,許多行銷傳播代理商選擇保持獨立的原因,主要就是避免來自集團核心管理的壓力,針對地方市場,保持個別的靈活運作。而ICOM聯盟,從五十多年前在美國開始發展,原本是一家代理麥當勞的地區性廣告代理商,後來為了管理美國幅員廣大的市場,與其他許多地區性廣告代理商策略聯盟,互相分享資源,也有經濟規模效益。之後,聯盟拓展到加拿大、歐洲等英語地區,再逐漸往其他語系國家發展,目前台灣獨立代理商──聯廣,也在2006年初加入ICOM聯盟。
不加入全球性傳播集團,選擇保持獨立的代理商,為什麼還想要受到聯盟規範呢?Gary Burandt指出,加入集團與聯盟的差異,在於態度和精神的不同。全球性傳播集團,屬於金字塔型的組織,不願被管理,就要向上發展和競爭;而聯盟的組織是平的,除了運作聯盟的總部(Headquarters),會訂製一些共享和運作的規則外,會員們都在地區各自為政,只是有一個全球性的組織支援系統,可以幫助瞭解其他國家的消費文化和市場。除此之外,全球性傳播集團,如WPP、IPG等,多以集團發展為前提,對績效不好的地區性代理商施壓,甚至逼迫裁員。對地區性代理商來說,常要面對集團願景和地區服務的重要性,孰輕孰重的困境。
但如果,獨立代理商加入ICOM聯盟中,是為了取得不同市場的訊息,是否會產生競爭關係,而隱瞞資訊流通?Gary Burandt認為,ICOM聯盟,著重在不同地區市場發展,每個市場僅讓少數獨立代理商成為會員,例如,台灣只有聯廣,而美國幅員較廣,幾個地區有不同的代理商代表,避免競爭。而且,相對於全球性傳播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聯盟平行化的組織型態,是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再者,全球性傳播集團,成員要負擔集團總部、地區性集團辦公室和運作人員的成本,並且,許多地方性行政運作,包括人員運用、業績提報、預算控管及利潤上繳等,都要整理成書面向上呈報,成為地區性代理商不小的負擔。獨立代理商組成聯盟,是希望在獲得全球性資源與保有自主空間中,取得平衡。
而面對傳播態勢的變化,Gary Burandt認為,就ICOM的角度,有三個方向要繼續發展,一是「數位行銷」,網路媒體發展至今,許多人都在嘗試駕馭這個新媒體,但是還沒有一個真正有效果,可以評估的操作方式;二是,讓不同市場之間的ICOM會員,可以共享更多客戶資訊,增加聯盟效益;三是,亞洲市場發展正熱,強化亞洲的會員擴張和市場瞭解。
台灣的廣告代理商,仍幾家本土公司,選擇保持在地化運作的優勢,但大多都已經國際化了。廿一世紀公關董事長丁菱娟就曾表示,加入奧美集團前,也在「自由」與「管束」之間掙扎很久,雖然本土化是公關服務的核心價值,但人才培訓,更是服務的根基。於是,最後選擇併入奧美集團,換取豐沛的教育、財務、IT系統、全球網絡資源。而無論加入集團或結合聯盟,如何在國際化中保有本土優勢,經營上保持靈活彈性,在本土化中又能擁有國際化的資源和服務,才是保持競爭的主因。
全球最大的獨立代理商聯盟之一,在世界上五十多個國家,擁有超過70家獨立代理商會員的ICOM(The Global Independent Communications Network)國際獨立傳播聯盟執行長Gary Burandt表示,許多行銷傳播代理商選擇保持獨立的原因,主要就是避免來自集團核心管理的壓力,針對地方市場,保持個別的靈活運作。而ICOM聯盟,從五十多年前在美國開始發展,原本是一家代理麥當勞的地區性廣告代理商,後來為了管理美國幅員廣大的市場,與其他許多地區性廣告代理商策略聯盟,互相分享資源,也有經濟規模效益。之後,聯盟拓展到加拿大、歐洲等英語地區,再逐漸往其他語系國家發展,目前台灣獨立代理商──聯廣,也在2006年初加入ICOM聯盟。
不加入全球性傳播集團,選擇保持獨立的代理商,為什麼還想要受到聯盟規範呢?Gary Burandt指出,加入集團與聯盟的差異,在於態度和精神的不同。全球性傳播集團,屬於金字塔型的組織,不願被管理,就要向上發展和競爭;而聯盟的組織是平的,除了運作聯盟的總部(Headquarters),會訂製一些共享和運作的規則外,會員們都在地區各自為政,只是有一個全球性的組織支援系統,可以幫助瞭解其他國家的消費文化和市場。除此之外,全球性傳播集團,如WPP、IPG等,多以集團發展為前提,對績效不好的地區性代理商施壓,甚至逼迫裁員。對地區性代理商來說,常要面對集團願景和地區服務的重要性,孰輕孰重的困境。
但如果,獨立代理商加入ICOM聯盟中,是為了取得不同市場的訊息,是否會產生競爭關係,而隱瞞資訊流通?Gary Burandt認為,ICOM聯盟,著重在不同地區市場發展,每個市場僅讓少數獨立代理商成為會員,例如,台灣只有聯廣,而美國幅員較廣,幾個地區有不同的代理商代表,避免競爭。而且,相對於全球性傳播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聯盟平行化的組織型態,是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再者,全球性傳播集團,成員要負擔集團總部、地區性集團辦公室和運作人員的成本,並且,許多地方性行政運作,包括人員運用、業績提報、預算控管及利潤上繳等,都要整理成書面向上呈報,成為地區性代理商不小的負擔。獨立代理商組成聯盟,是希望在獲得全球性資源與保有自主空間中,取得平衡。
而面對傳播態勢的變化,Gary Burandt認為,就ICOM的角度,有三個方向要繼續發展,一是「數位行銷」,網路媒體發展至今,許多人都在嘗試駕馭這個新媒體,但是還沒有一個真正有效果,可以評估的操作方式;二是,讓不同市場之間的ICOM會員,可以共享更多客戶資訊,增加聯盟效益;三是,亞洲市場發展正熱,強化亞洲的會員擴張和市場瞭解。
台灣的廣告代理商,仍幾家本土公司,選擇保持在地化運作的優勢,但大多都已經國際化了。廿一世紀公關董事長丁菱娟就曾表示,加入奧美集團前,也在「自由」與「管束」之間掙扎很久,雖然本土化是公關服務的核心價值,但人才培訓,更是服務的根基。於是,最後選擇併入奧美集團,換取豐沛的教育、財務、IT系統、全球網絡資源。而無論加入集團或結合聯盟,如何在國際化中保有本土優勢,經營上保持靈活彈性,在本土化中又能擁有國際化的資源和服務,才是保持競爭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