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實力媒體
從早期的黑金剛,到目前最夯的鑽石機,手機已成現代人隨身必備的個人產品。除了隨時隨地與他人溝通外,手機更成為電視和電腦以外,消費者的「第三頻」。手機廣告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這個新媒體的發展和消費者行為的介紹,不容錯過!
網路及手機廠商動作頻頻,搶攻手機廣告市場
Google、Yahoo、蘋果、Nokia…等大廠,看好手機媒體的發展,從2007年都紛紛開始佈局,企圖搶佔手機廣告的商機。
佈局1《開放平台爭取支持》
在過去,軟體商都需與平台提供者合作。取得平台提供的授權碼後,才可製作與平台相容的軟體。目前Google和Nokia兩家大廠都已經開放平台的授權碼,任何軟體商都能提供相容的應用軟體。軟體廠商競相投入後,擁有多種軟體的平台才能爭取消費者的支持,從中獲得廣告的收益。
佈局2《併購手機廣告業者》
過去廣告業者與手機/網路業者各自為政,但目前情況已經改變。手機/網路大廠已開始整併手機廣告的相關公司,將觸角延伸至手機廣告市場。顯示手機服務的整合效應已開始發酵。Nokia目前收購了手機廣告伺服器業者Enpocket;微軟也不落人後,併購手機廣告公司「Screen Tonic」;美國線上也併購手機廣告仲介商「The third screen」。手機/網路大廠紛紛看好手機廣告的前景,砸下重金收購相關公司,為進軍手機的廣告市場做好準備。
手機廣告因新科技更為多元
運用文字簡訊廣告已經不是新鮮事。隨著行動上網的普及和GPS的應用,創造更多廣告形式及效益。目前的新興的手機廣告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圖片型廣告」、「搜尋廣告」和「主動瀏覽」三種。
形式1《圖片型廣告》
除了MMS圖片型廣告之外,也可在行動網路上刊登圖片廣告。除此之外,鑲嵌在軟體內的廣告也成為新興的廣告型式,目前已有公司扮演起iphone的「手機廣告代理商」。他們與軟體提供商合作,在軟體上鑲嵌廣告。軟體愈受歡迎,廣告點閱率愈高,從廣告可連結網頁、下載音樂、觀賞影片…等。鑲嵌軟體內的圖片廣告,可針對下載各種軟體的不同目標群,提供不同的廣告。
形式2《搜尋廣告》
除了在網路上可以搜尋資訊外,Google和Yahoo分別把服務延伸至手機平台上,他們紛紛推出手機行動網路平台,提供手機網路的「關鍵字搜尋廣告」,讓消費者無時無刻都能進行搜尋。不僅如此,應用GPS也可配合地圖/商家等等搜尋,讓搜尋廣告更加實體而生活化。
型式3《主動瀏覽》
運用新科技讓消費者主動上門、並快速索取資訊,是目前最新興的廣告形式。舉例來說,運用GPS導航時,能隨時提供周邊店家的廣告訊息,讓消費者可隨時獲取他需要的資訊。而Google手機即將推出的新功能,及時提供消費者想要的資訊。消費者可用Google手機刷過商品的條碼,便可透過網際網路,迅速得知商品的相關資訊。日本NTT也在日前發表了「空電」,消費者只要撥打廣告刊載的電話,便可透過手機,即時瀏覽該商品網站。
以上的新興形式,更能精準鎖定「第三屏」後方的消費者,透過手機了解他們的需求,隨時隨地提供他們所需的資訊,達到精準廣告的目標。
手機上網者南部地區佔比四成
手機上網是手機廣告商機的關鍵點,根據尼爾森資料顯示,台灣目前運用手機上網的比例仍低(3%),有使用簡訊的人,比例達手機擁有者的四成左右(見圖一)。進一步比較兩群使用者,值得注意的是,手機上網者主要分佈在南部地區,佔比高達四成。而簡訊使用者的比例較為平均,接近人口分佈的狀況。(見圖二)

六成的人願意閱讀簡訊
文字簡訊普遍為大眾接受,是目前廣告主與手機使用者的溝通管道。但是使用者如何看待簡訊?簡訊的閱讀情況為何?我們從以下數據可以略知一二。所有的手機使用者中,願意閱讀簡訊的比例將近6成(見圖三)。其中有35%的人會看完所有的簡訊,24%的人會將有興趣的簡訊全部看完。
進一步追蹤這兩群人,發現年輕族群較願意閱讀完全部簡訊,12-29歲族群佔比達四成。相對而言,較為年長的使用者,傾向挑選有興趣的簡訊閱讀。地區的分佈也是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台北的使用者輕傾向挑選有興趣的簡訊閱讀,而中南部地區的使用者較有可能閱讀完所有簡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