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文彬 (記者) 2008-09-26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1126
Android打破的不僅是當前手機系統平台封閉的局面,未來也將衝擊行動電信業者的營收。
以開放平台為號召的首款Google Android手機發表後,未來預料將帶手機上網朝開放市場前進,不過,對於這股趨勢,電信業者卻也憂喜摻半。
Google本週與美國T-Mobile共同發表由宏達電所代工的首款Android手機,以開放授權、應用程式分享的作法,企圖打破手機作業系統高授權費、封閉發展平台的局面,新平台將衝擊電信市場的行動上網從封閉服務走向開放,不過對行動電信業者而言,其影響則有好有壞。
好的一面在於Android將許多Google網路上為人樂道的應用服務導入手機,因此可望吸引使用者從電腦平台跨入手機平台繼續使用Google服務,這對Google而言,象徵從個人電腦市場跨入更廣大的手機市場廣告商機。
而對電信業者來說,用戶開始在手機上使用Google各項服務,帶來的直接好處便是數據營收的增加,不論手機是以Wi-Fi或3G上網方式連網,電信業者均能增加用戶行動上網數據營收。
不過,愈多人在手機上使用Google各項服務,雖能帶動電信業者數據營收的成長,但手機上使用網際網路服務的結果,卻也讓電信業者在加值服務市場的營收萎縮。瓦解了電信業者主導加值服務的權力。
以國內市場為例,中華電信的emome、遠傳的i-mode/行動網、台灣大哥大的Catch、威寶的VIBO等加值服務網,均是由電信業者主導的封閉型加值服務,電信業者一方面向合作的內容業者收取上下架費用,另一方面也向使用的用戶收費。加值服務提供的愈多,用戶使用愈多,則營收可跟著不斷增加。
但Google一旦成功跨入行動市場則將改寫此模式。以中華電信為例,目前emome上提供的郵件、生活資訊導航、音樂、電視等加值服務均需計費,但在Android手機上使用Google Gmail、Search、Google Maps、You Tube等服務卻為免費使用,換言之替代性的服務在網際網路上就可以相當低的費用,甚至是完全免費的方式使用。
對此中華電信行通公司協理石木標表示,用戶若不再使用電信業者封閉的加值服務,而從Google這樣的網際網路入口業者使用各項服務,這將破壞電信業者辛苦建立的加值服務營收模式。原因在於不同於電信業者向內容供應商和用戶收費,Google只向廣告主收費,但提供用戶免費信箱、視訊服務,如同現今ADSL或光纖ISP業者一樣,用戶在網際網路上購物、打電玩等行為,電信業者均很難從中獲利。
另一個問題則是電信業者營收上未來的隱憂。石木標表示,雖然可以期待Google Android未來刺激用戶多使用手機上網,電信業者只要做好基礎建設後,不再需要努力推動加值服務便可收取行動上網頻寬使用費,但也代表每個用戶的ARPU(用戶平均營收貢獻)將固定為吃到飽的上網費率,以中華電信目前mPro 每月950元無限上網或3.5G無線上網服務每月850元為例,每位用戶未來ARPU上限就是這些,沒有往上增加的可能。
而台灣大哥大商務長賴弦五則認為,Android手機能否成功,未來仍有待觀察,原因在於手機市場上Symbian、Windows Mobile等平台非一朝一夕而成,其手機價值廣為用戶所信賴使用,這些都是新生的Android目前還不足的地方。
即便還有一段時間發展、驗證Android是否成功,但IDC電信產業分析師楊惠安表示,電信業者必須體認到電信市場長期而言走向開放將是未來的趨勢。她說,雖然Google Android手機將吸引電信用戶從電信業者的加值服務網出走轉移至Google的入口平台上,不過連網帶來市場餅做大的效益,對電信業者而言應該比加值服務營收萎縮更大。
楊惠安表示,以台灣電信業者為例,雖然全力衝刺加值服務營收成長,但目前各業者在加值服務營收上的成績仍未盡理想,未來若Google服務成功進入電信市場,電信業者不妨順水推舟利用Google服務的群聚效應達到吸引更多人手機上網的目的,畢竟電信市場服務營收增加需要市場規模推動,各推各的加值服務收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