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晚上,看完電視節目後,一邊驚嘆看到氣勢磅礡的大自然景色,一邊心想Discovery頻道,怎麼這麼貼心有出人意料的表現,配合著振奮人心的話語,旁白是:「,是行動。是驅動我們不斷向前的力量。go,推動我們大膽追求夢想,go,帶領我們拓展更多未知的視野」最後那一句「全球更多人go Visa!」才讓人恍然大悟是Visa歡慶在台發卡20週年的廣告。

無限延伸夠精彩?

異言堂廣告執行創意總監李永喆表示:「一個人能成就的事情可以無限大,但最終是 You have to go。」

在電視廣告中,一連串的圖像表現,一直拼湊出go的字形,要不斷強化再簡單不過的核心概念。因為,它可以當全世界的語言go單純有力,很巧的是同時也呼應到中文的「夠」。

廣告創意是要告訴大家,盡情去體驗生活的每一刻。耳尖的閱聽眾可能發現,旁白的配音是請電視節目「百萬大歌星」的主持人庾澄慶,希望以他沈穩富磁性的嗓音,呼應VISA本身的品牌印象。如果你今天不go你不能夠盡興、精彩度也不會夠,同時這也是VISA廣告的整體創意概念。

你了沒?刺激消費欲望?

Visa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表示:「全球更多人go Visa,是Visa第一支全球性的廣告宣傳計劃,象徵Visa已蛻變成為一家單一的全球性企業。」廣告目的不是鼓勵過度消費,而是希望大家使用Visa卡來支付每天生活中重要的消費項目。這項宣傳計劃,是要邀請消費者盡情探索、盡情體驗,讓生活的每一刻都能go盡興,go精彩。

以「go」點出許多go的正向、積極層面,希望以這個行銷主題,鼓勵人們盡情探索、盡情體驗生活的每一刻,不論是平凡簡單的生活或是追逐畢生夢想,都值得慶祝。也由於go代表行動,所以廣告中以不同手法拚出go這個字;代表在不同時刻、不同情況下,是消費者付諸行動的最佳支付選擇,讓品牌與大眾做深度連結。

雷聲大卻雨點小的go?文案達人創意事務所執行創意總監唐崇達認為, 這支VISA廣告運用的是「印象堆疊」的創意。但儘管片中透過花瓣、唱片等元素去表現go的字型;只是不同的圖像表現,所呈現的還是同一件事。

然而,用不同元素呈現,但表現的畫面太一致,就會感覺單調而缺少變化。若是可以試著去顛覆go這個字,做一下改變、做諧音、做一語雙關,而不是用原封不動的字做命名。甚至能以此在廣告語提出鮮明的主張,片子看起來才不會「雷聲大雨點小」。

從理性的go跳到感性訴求?

創略廣告總經理黃志靖先給了一句短評:「go Visa的訴求簡單、力量。」由於VISA服務很多的商品,但可以清楚感受,這支廣告從「理性商品」走向「感性訴求」。廣告巧妙的避開鼓勵你花錢的insight,卻轉身成為消費者要實現夢想時,所需要的便利服務;不只找到大眾消費的需求、消費的慾望,同時把消費往更上一層看,甚至是視野的擴大。

《蘋果日報》總經理曾孟卓曾表示:「廣告就是要效果!」他也提到過,創意主要的限制有四種:空間、時間、工具、成本。所有人類的創作,在實現過程中,必須面對這四種限制。

然而,在VISA的電視廣告中,我們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也看到了人類因夢想而偉大的憧憬,雖然一時無法量化產品的效益,但是廣告本身要達到的目的,卻是一點一滴,卻強go有力深植在腦海中。

註1:請再看一次Visa歡慶在台發卡20週年的廣告。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2345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