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com 台北 2008-07-07)許多大品牌,最初都由一個在車庫中的小點子開始,但是究竟要怎麼判斷「創意」,有沒有成為「生意」價值?26歲創業,6年後的今天,讓「北歐櫥窗」在創意商品界打響名號,北歐櫥窗總經理黃世嘉,究竟如何看待創意、鍛鍊創意,和找出商機?

黃世嘉指出,經營專門引進北歐創意設計商品的通路,最在意的,也是最關鍵的,就是要判別創意是否真有商機,是否真有市場。看到一件創意商品,通常看的不是彰顯在外的產品創意,而是隱含在商品中,那種抽象的創意概念,並要能夠被廣泛運用在其他商品上,才能延伸出更多的商機。例如,北歐櫥窗產品中,有一個套在寶特瓶上的澆花器,和一個是插到電腦USB插孔就能運作的小型電風扇,這些都被他稱為是運用「USB模式」的創意商機,就是在既有的產品上,透過一點創意,延伸出不同的功能和效益,而且即插即用,消費者不需要改變太多,就能夠從創意中獲益。

黃世嘉表示,研發創意商品,要有市場,永遠不要把消費者想得太前衛,別認為消費者會願意為你的創意作多大的讓步。例如,選擇研發一個會唱歌的馬桶,還是研發一個裝上所有馬桶就會唱歌的小工具,即使都可能很有創意,兩個產品的市場接度度就差很多,畢竟會為了音樂,而換馬桶的消費者,仍是少數。

而身為一個年輕創業家,黃世嘉有自己鍛鍊創意的方式。他認為,許多時候發想創意遇到瓶頸,是因為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框架,限制了創意的方向。所以,鍛鍊創意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詮釋命題的方式。要讓創意源源不絕,更要從自身動機作起,首先,要有高度動機,想要變成有創意的人,才能真正產出創意;其次,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廣泛接受不同的詮釋方法,第三,喜歡不確定性,帶點不合乎常理規範、跳脫出框架的性格,是讓創意不斷的基礎條件。

而許多人想要透過創意的方式,來解決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但一般來說,最常使用還是邏輯思考,就是條列出可以解決目前困境的方法。例如,經營一家咖啡店,但是賺不到錢,一般人就會從價格、成本或來客數等固定的要素,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以及增加來客數,這是其中一種方式。而進一步,就是參考他人的經營經驗,例如,援用其他企業的經營模式,知名服飾品牌「ZARA」,就是把豐田(TOYOTA)汽車標準化製程,沿用到時裝產業,降低生產成本,用低價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在全然不同的產業中成功運作。另外一個層次的解決方式,就是改變命題,例如,跳脫出咖啡店經營的思考,問自己,為什麼一定是要開咖啡店?當初開咖啡店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自我實現?就能幫助自己,思考出許多方法繼續前進。

發想了創意,接下來,就要培養實踐創意的能力,也就是逐步把創意變成生意。就像寫小說的人,累積了許多想法和素材,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組合成有價值的成果。黃世嘉指出,生意是非常一板一眼,擬定一份事業計劃書,能幫助釐清創意是否真的有商機,思考創意的利基點、市場趨勢、顧客和通路都是必要的。而商機,通常都出現在變化、問題及科技突破等關鍵點,觀察社會的重大變化,例如,兩岸直航可能會帶來的種種商機;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例如,政黨紛爭,讓抓到趨勢的節目製作人,製作了「全民大悶鍋」或「全民最大黨」等節目,創造話題和收視,這些都是在變化中,等待被填補的需求。

而黃世嘉把北歐櫥窗目前在創意設計產品領域的知名度,歸因於兩個經營上的創意,第一,很早開始發展網路購物平台,另一個是行銷上不斷將產品與北歐連結,並抓到一部份消費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 。黃世嘉表示,就創業者而言,鋪貨和通路,通常是最棘手的問題,透過網路平台,減低通路成本,又可以把每個設計產品的理念,說明清楚,幫助銷售,奠定北歐櫥窗的基礎。打響名號後,再進入實體通路,是較容易成功的模式。而引進北歐設計產品,對黃世嘉而言,台灣人對「北歐」的想像,幫助「北歐櫥窗」設定了自己的風格,讓消費者聯想到雪地、森林、極光及高品質生活等元素,讓「北歐櫥窗」在行銷上,不斷運用這些元素,加強消費者印象,也形成其他競爭者的進入門檻,也是經營上的優勢之一。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