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osers-and-winners.net/index_en.htm
國際線上消息(記者 徐菲):
400多名中國工人遠赴德國多特蒙德,將多特蒙德的一座焦碳廠拆遷並運往中國。他們的工作熱情讓德國人感到震撼: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中國工人一年半就完成了……這是德國紀錄電影《輸家贏家》的主要情節。10月16日,該片的兩位導演將抵達北京,向觀眾講述拍攝背後的故事。
這部完成于2006年的紀錄電影用三集90分鐘的篇幅講述了中國工人拆遷德國多特蒙德焦碳廠並將其運往中國的歷程。此片一上映就在芝加哥、萊比錫、休斯敦等多個國際紀錄片節上榮獲大獎,並在2007年獲得Hotdocs(北美最大的紀錄片節)最佳國際紀錄長片獎。
10月16日到19日,《輸家贏家》將陸續在國際關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歌德學院和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放映。受北京歌德學院和北京零頻道的邀請,該片導演烏裏克·弗蘭克和麥克·呂肯屆時將到現場與中國觀眾進行面對面交流,分享這部紀錄片的製作過程及經驗。
北京零頻道的負責人鄭瓊女士告訴記者,她第一次看到《輸家贏家》這部作品是在2006年的萊比錫國際紀錄片節上,當時這部作品作為電影節開幕影片進行了放映。她說:“我第一眼看後就覺得非常有意思,之後回國就一直在和電影的主創聯繫,希望能把這部優秀的影片引進中國。這個事情終於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成形。今天我們又邀請到了兩位導演來京交流,就是希望通過此片增進兩國紀錄片創作者之間的了解和溝通。”
《輸家贏家》導演麥克?呂肯的從影經歷非常豐富,作為德國紀錄片協會成員,他早在1981年就執導創作了影片《我已經忘記自由》。從1982年至1996年期間,他在多部電影電視作品中擔任錄音師。1996年開始成為一名電影導演,並且于2002年和2003年獲得多項電影獎。
同是德國紀錄片協會成員的導演烏裏克?弗蘭克,曾任教于科隆國際電影學院,教授紀錄片課程。在《輸家贏家》的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她為此片做的導演闡述,對為何感興趣于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給出了答案。她說,“我來自多特蒙德,那裏也是我成長的地方,我是伴隨著煉鐵爐和煉焦爐的陰影長大的,所以和呂肯一樣都很關注魯爾區的發展。……世界上最現代化的煉焦廠幹了八年就破產,敦促我們去見證這一事件。而在拍攝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文化衝突讓人深思。”
據悉,《輸家贏家》已被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選中,將在今年年底與中國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