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3 17:23:29
工作中最鬱悶的事情之一就是,你覺得自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完全是治國領軍的奇才,但在別人的心中,你也許有那麼點特色,比如文筆還不錯,人挺老實,名牌大學畢業等等微不足道的特色,但與你的自我評估絕對是天壤之別。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人們好像總是過于苛刻地看待別人的優點,又總是過于慷慨地對待自己的缺點,所謂嚴于律人,寬于待己是也。因此對他人的好評存在過高期望值的人,首先應該自我檢討心理的成熟度。但好在職場除了“好評”之外,最重要的評定標准還是薪金和職位,因此可以不斷從這兩個硬指標把自我評估調整到最准確。
我的觀察是,對自己適當地高估一點是有益的,一是可以爭取到更好的職位和薪水──至少膽子大,敢開口嘛;二是可以迅速幫助自己提高──占領了至高點後,才有機會比較出自己的不足。但過于高估自己則是有害的,容易給人眼高手低的壞印象,搞得不好還會被視為人品問題。
事實上一些職場新人的價值的確被低估了,因為當前中國職場對工作經歷的估值過高,尤其是在名牌企業的工作經歷,哪怕只有一年,也可以翻幾番拍賣掉。以前我有個很能幹的同事,大學畢業起連續三年和其余同事一樣每年以8%的速度加薪,結果可想而知,人家在第三年以三倍的價格被競爭對手公司挖走了。後來我聽說有的咨詢公司對新招來的大學生的加薪在頭兩年大幅提高,這一定是因為受夠了培養一個就被高薪挖走一個的痛苦之後得到的教訓。
至於名牌企業工作經歷被高估的現象,我也遇到過。印象比較深的一例是,一個4A廣告公司的資深廣告創意人士,竟然在一個民企廣告公司老板那里,拿著五萬的月薪,做一本難看的雜志。他的經歷說明,一個帶著光環的公司的工作經歷,和滿嘴的專業英文術語,在一些本土企業家的眼里,還是挺值錢的。但真相遲早會被揭穿的。那本雜志在誕生一年零兩個月後就夭折了,被高估的價值當然也被市場打回原形。
英文能力的價值被高估了,這導致一些很有實力但英文不好的人價值被低估了。因為對英文沒有自信,我在一些私營小企業見過好多能幹的人拿著不高的薪水做著外企里至少兩個人做的事。而實際的情況是,在外企工作過的人也不見得英文就好,英文不好不見得就工作不好。
對市場行情有個准確的判斷從而給自己找個好價位的位置當然是明智的,但維系並且讓自己的行情不斷升值,就是另一個大系統工程了,需要用一生來探索了。
(作者電子郵箱:from9to5@live.cn)
http://financenews.sina.com/ftchinese/000-000-107-105/806/2009-03-03/17234050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