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來網路為企業廣告宣傳的重要媒介,然而隨著科技潮流不斷演變,如今企業主的目光開始望向日新月異的3C產品,包括遊戲機、機上盒、和近來相當熱門的電子書閱讀器與平板電腦,都儼然成為最新開發的廣告平台。

據市調機構eMarketer顯示,手機廣告市場預期將由2008年的3.2億美元持續增長,到了2012年突破11億美元。eMarketer分析師芬納指出,像是花費在電子書等最新科技產品的廣告支出,預料未來幾年也將以同樣的速度扶搖直上。

以NBC環球為例,為了宣傳即將上檔的驚悚動作片「狼嚎再起(The Wolfman)」,嘗試新的行銷策略,包括透過網路廣播服務潘朵拉(Pandora)置入影音廣告,在手機上播放小型橫幅廣告。

行銷代理商Ignited與Boxee合作打造出一套免費「狼嚎再起」應用程式,可供Boxee的80萬名用戶下載。Boxee自願協助參與程式研發,另一方面亦盼藉此讓旗下服務和機上盒Boxee Box接觸客戶的廣告模式,向其他廣告主呈現。

新聞和雜誌出版商已嗅見電子產品有機會成為陳列出版品和取得廣告營收的管道,而硬體廠商有時亦可分享一部分的廣告收入。

此外,知名出版商Hearst即將推出電子閱讀器Skiff以及蘋果即將上市的平板電腦,都可望是企業宣傳商品或服務的最新利器,其中廣告主對於電子書閱讀器尤其興致勃勃。

雜誌出版商Hearst展示其Skiff閱讀器,新創公司Plastic Logic亦發表QUE proReader,兩家廠商都擬於其最新產品中置入廣告。Hearst表示,將與內容夥伴分享廣告收益,且藉此補助Skiff的成本。Plastic Logic發言人泰勒指出,「我們正致力於廣告業務,但現在公布細節言之過早。」

新的電子裝置的廣告平台可能無法迅速觸及普羅大眾,但卻足以瞄準特定族群。不過紐約廣告代理商Anomaly合夥人伏爾康強調,行銷商必須避免引發廣告轟炸的後果,畢竟這些產品皆為相當個人化的平台,如果業主不當處理將格外具侵略性。



  • 2010-02-07
  • 工商時報
  • 【陳怡均】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